机器漏油导致面包“长斑”
在在第11届上海国际包装和食品加工技术展上,由某跨国石油公司推出的一款“食用级润滑剂”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润滑油不仅提高了食品加工机械的效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食品加工的安全性。记者从该产品的报告中看到,这款“食用级润滑剂”不仅通过我国食品加工包装的最新ISO认证、“国标”,还获得了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H1注册——这是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食品加工和包装的安全标准。这一标准将注册润滑油分五个等级,其中“H1”为最高等级,达到这一级别的润滑油,在机械中甚至可以“偶然接触食物”。
在超市买回来的食品,你是否注意到面条表面偶尔会有黑长条?方便面、面包上会有不明黑点?这可能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用于促进机器运转的润滑剂“滴漏飞溅”到食品上所致。记者昨天在第11届上海国际包装和食品加工技术展的一场产品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现代食品加工业已达较大规模,但机械加工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缺少强制规范,其中“润滑剂”就关系着食品生产安全链。
这一“食用级润滑剂”的出现,实则击中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用润滑剂的痛点。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楚玉峰介绍,目前国内食品加工业正在飞速发展,2009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9万亿元,2010年升到6.8万亿元,预计今年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之下,我国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润滑剂“五花八门”,安全隐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