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现地球上存在着铁这种金属比较晚
2012年3月26星期一 地球上没有自然存在的纯铁,所有的铁矿石几乎都是铁的化合物。因此,人类知道地球上存在着铁这种金属比较晚.倒是天外飞来的陨石使人们最早认识了铁。陨石大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但是也有少数陨石是由铁和镍组成。当它坠人地面冷却以后,就成为可以直接使用的金属铁丫,这种铁称为陨铁。由于陨铁一般含有较高的镍,因此可以长时期不锈。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到陨铁比青铜更坚硬,制成的刀剑更锋利耐磨。但是靠“天赐”来的陨铁数量毕竟太少。于是,他们根据长期的摸索和冶炼青铜的知识,开始了用矿石炼铁的尝试。青铜器时代是怎样过渡到铁器时代的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我国历史学界曾经出现过一次大的学术争论,争沦的耳’心是我国什么时候进人封建社会,也就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的分期问题。人们各抒己见,争论十分激烈。后来,史学工作者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这条线索去进行研究,从铁器的大发展给生产力带来的飞跃寻找依据,终于趋向于统一认识。恩格斯说过:“铁已在为人类服务,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放重要的一种原料。’“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由于铁的性能比青铜要好,而且资源丰富,便于加工制造,因此,铁器逐渐代替了青铜器。考古证明,我国铁器的大M使用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那时候,铁制农具普遍取代了木耕和石锄,土地也由奴隶主的“井田制”变为地主的私有制,因而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在这里,铁器的大杖使用成了划分这一历史时期铁的证据。现在我们所写的“铁”字,古代却写成“氢”或“茧”,这些字出现在2700年前。铁的实物出现,当然要比文字更早。实际上,在春秋战国以前,我国就已经开始炼铁了.1972年,在河北强城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把铜城,它的前部嵌着铁质的钱刃,刃部经鉴定是锻打的铁。这表明在3000年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熟悉了铁的加工方法,这与以后“敷”字的出现在时间上是吻合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制造技术发展到了更高水平。例如,1953年从兴隆地区发掘出来的战国铁器遗址中,就有浇铸农具用的铁模子,说明当时的冶炼、铸造技术已经由泥沙造型进人铁模铸造的高级阶段了。用泥沙做模子,只能用一次,每铸一件铁器就要耗费一个模子,改用铁模铸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对提高产量、降低成本都很有利。到了西汉时期,炼铁技术、燃料和鼓风动力设备又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炼铁燃料已经改用煤(当时叫石炭)。这是我国用煤的开始,在世界上是最早的。13世纪(元朝)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54-1344年)来到我国,看到用煤炼铁,非常惊奇.他回国后说:“中国有一种黑石头可以做燃料,火力大,价格便宜”。欧洲直到16世纪才知道用煤炼铁,比我国要晚1700-1800年。在河南巩县铁生沟发掘出的汉代冶铁遗址中,就有各式冶铁炉、锻炉共20多座,炉型庞大,构造复杂,还有鼓风设备和铸造坑。这说明在2000年以前,我国就采用这样大的规模和复杂的设备炼铁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题为《秋浦歌》的诗,诗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9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诗的大意是说:在明月当空的冶炼场上,炉火熊熊照耀天地,紫烟腾腾,火星飞舞,冶炼工匠满脸通红,干劲冲天,他们的劳动号子使附近小河的水也卷起了波澜。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古代冶金工匠辛勤劳动、豪迈壮观的情景。炼钢和热处理也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中的重要发明。我国古代有三种炼钢方法。第一种是自然钢,它是从矿石中直接炼出的钢。古时的铁制宝剑就是用这种钢制成的。我国的铁剑坚韧耐磨,弹性和韧性都:!卜常好。“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重”。这是古人形容剑的锋利。在《水浒》“杨志卖刀”一回中,用“吹毛得过”来描写杨志那把宝刀的锋利。当时的造剑家比谁的剑锋利,是把一束稻芒用一根头发悬挂起来,用剑去砍芒,把一束芒砍断了而头发没有拉断者为胜。晋代人刘侣制的剑,能砍断13根一束的芒而发不断,从而著称于世。我国的钢剑先是在东方各国享有盛誉,东汉时传到了欧洲。第二种叫做百炼钢。这是西汉时期创造出来的炼钢方法。它是把熟铁放人木炭炉中加热,使炭渗到熟铁中去,铁的碳含址逐渐增加,经过上百次的烧炼、折叠和锻打,杂质被清除掉,碳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便成了钢。因为要经过上百次的冶炼锻打,所以称为百炼钢。这也是“百炼成钢”这一句成语的来历。第三种是灌钢。由于生产百炼钢在人力、材料和时间上的消耗都很大。因此,到南北朝时期就被灌钢代替了。这种炼钢方法是把熟铁锻成圆盘形状,然后把生铁放到中间,一起加热烧炼,使杂质氧化。生铁含碳徽高,熔点低,加热以后先熔化,熔化以后的生铁就灌注在熟铁中间.经过反复锻打,杂质被清除,碳也均匀分布,使铁坚硬起来,也就成了钢。因为这种方法是把生铁灌人到熟铁里面,所以称为灌钢。这种炼钢方法直到近代还有某些应用。与钢铁冶炼关系密切的是热处理技术。它是提高钢材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历史上,钢铁的热处理技术也曾达到过很高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的热处理方法很简单。人骑在马上,把从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刀剑抽出,一边纵马飞驰,一边飞快地舞动刀剑,用空气作为淬火剂。这是最早的热处理淬火方法。以后,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热处理技术也有了提高。民间流传着许多技艺高明的工匠进行热处理淬火的动人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出师途中,令一位名叫蒲元的工匠在斜谷造刀,蒲元经过实践和比较,认识到水质会影响淬火效果。《北史》中还记载着善于制作刀剑的道士秦母怀文,他在组织炼制宿铁刀时,用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的牲畜尿和动物脂肪淬火,制造出的刀称作“宿铁刀”,锋利无比,可把叠在一起的30片铁甲一齐斩断。这些故事都说明,当时的工匠们已经懂得了不同冷却介质在淬火过程中有不同的冷却速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达到增强钢铁性能的目的。直到今天,淬火介质还是采用水、油和盐溶液几种。而我国在1000多年以前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不能不使我们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深为赞佩。从我国古代青铜冶铸来看,开始比古埃及和西亚晚,但是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超过了古埃及和西亚,达到了世界高峰,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还有,冶炼困难的锌是我国首先制得的;漂亮的白铜(铜镍合金)是由我国输出的,湿法炼铜是我国首创。钢铁冶炼和热处理技术也是这样,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铸铁和使用铁器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间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有个学者叫普利尼,在他的博物志中写道:“钢的种类很多,但名列第一的是中国钢”。“北京北京航锐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你提供专业的技术资讯、行业新闻、热点新闻,希望对您有帮助。北京北京航锐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防锈油、防锈剂、防锈水、防锈液、封闭剂、银保护剂、铜抛光铜保护剂、脱水剂、不锈钢防锈钝化剂、抗盐雾添加剂、耐盐雾防锈产品、水性防锈产品、等等。本司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研制相对应的产品。更多关于本司详情请登录本司网站:http://www.hthrt.com/http://www.hthrt.com/news/category-1.html/本资讯是由“北京北京航锐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航锐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您提供优质的防锈油,切削液,松动剂,硬膜防锈油。
本文首发地址http://www.hthrt.com/news/
http://www.hthrt.com/gsdt/ 转载请注明出处。